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西红柿“大集”卖出圈
和顺新村为什么这样“红”
2024-05-24 07:38:55   
2024-05-24 07:38:55    来源:新消息报

西红柿沙瓤多汁、酸甜可口。

村民正在分拣西红柿。

村民安克洲家的西红柿长势喜人。

交易谈妥,西红柿装车即将运往外地。

给西红柿称重。

  初夏的塞上山川,葱绿是大地的主色调,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却是一片红色的海洋,泛着轻柔光泽,呈现粉色、浅红、深红的西红柿,被电动三轮车、小货车从四面八方拉到这里,交易谈妥后,又随着滚滚车轮奔赴河南、陕西、新疆等地市场,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。高峰期,这里每天交易西红柿500多吨,2023年交易额达2.5亿元,宁夏最大的西红柿交易市场,就在这里。

  棚里“钱”景好 小村庄把西红柿做成亿元大生意

  在和顺新村,一条道路穿村而过。左边是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干净院落,右边挺立着一栋栋温棚,温棚上各色墙绘分外抢眼。温棚对面,高大宽敞的交易档口一个挨着一个,每个档口后面都有一间房,供客商做饭、休息。市场内一派繁忙景象,装满西红柿的车辆不时驶入,销售一空的很快离去。不少收购商的档口里,红彤彤的西红柿堆成了一座座小山。

  “今天卖了1133元,过两天能再拉一车。”一个档口内,村民喇银玲卖完西红柿,正准备回家。今年,她种了一大一小两棚西红柿,已经卖了5000元,这一茬预计收入2万元。

  收购商刘彩红给一位新疆客商收西红柿,当日她计划收5000公斤,上午交易临近尾声,任务完成一半。“明天继续收!”刘彩红说。

  陕西收购商张帅的档口内,他的妻子正在招呼工人装车,十几吨西红柿将从这里启程运往陕西西安。地上堆着刚收来的西红柿,云南姑娘杨明露和五六位工友正在分拣包装、贴商标。“这是我第四年来银川,从3月干到9月,主要做西红柿分拣包装。每天装100多筐,半年能挣4万元左右。”杨明露说。

  档口对面,和顺新村768栋设施温棚内,西红柿、吊瓜等蔬果长势正欢。据了解,和顺新村每年种植两茬西红柿,产量约1.3万吨,因量大质优引来全国各地的收购商,收购价格也比其他产区每公斤高0.2至0.4元。西夏区、永宁县、灵武市的种植大户也常来此交易,高峰期市场一天成交量500多吨,2023年交易额达2.5亿元。和顺新村村委会主任陈永东说:“春季这茬西红柿交易快结束了,等8月秋季茬上市,销售的车辆队伍能排1000多米长。”

  村“两委”把关 靠品质和服务“圈粉”外地客商

  “我们村的西红柿不光好看,味道也好得很。”从自家温棚摘下几颗西红柿,和顺新村村民安克洲“咔嚓、咔嚓”吃了起来,眼睛里盈满笑意。

  安克洲今年种了两棚西红柿、一棚吊瓜,除掉开支,一茬西红柿能收入3万元。“我老婆在家种西红柿,一年两棚进账5万元没问题,我和两个孩子在外打工,也能挣不少钱。生活富裕了,我还买了两辆轿车,这样的好生活是过去住在大山里想都不敢想的。只要人勤快,就能找到活挣上钱。”安克洲笑着说。

  作为宁夏“十二五”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安置点,和顺新村2011年4月启动建设,2014年9月竣工,共完成750户30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,每户移民都分配到了一套住房和一栋温棚。

  沙土土质使这片土地种出的西红柿果型端正、色泽鲜艳、口感好且果皮厚,适宜运输。金凤区紧紧围绕城市菜园子建设目标,在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村民们大量种植西红柿。2014年,和顺新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依托,大力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,建设占地7亩的和顺新村西红柿交易市场。2021年,良田镇创建西红柿“产业强镇”,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余万元,新建和顺新村果蔬仓储分拣中心,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点,逐渐发展成为宁夏最大的西红柿交易市场,吸引全国各地收购商入驻。

  据陈永东介绍,市场建立之初承包给第三方经营,村里只收租赁费,后来改扩建并由村集体运营后,村“两委”加强规范管理。2023年秋季,通过网上报名入驻的客商有33家,村“两委”通过查询征信度等,选择诚实守信的客商入驻,交易市场24个档口全满。

  “村上还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市场,我们遇到问题,小事找管理人员,大事就找村上。这里货源充足、西红柿品质有保证,虽然有其他市场能给出更好的条件,我还是愿意待在这儿。”已入驻市场8年的收购商刘彩红说。

  有人气也就有了烟火气。紧靠档口东边有几家餐饮店和超市,档口西边的一块空地上,逐渐形成一个自发的早市。一大早,村民就把自家种的大葱、萝卜等蔬果拉来进行交易。西红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拉动了当地劳务就业、餐饮、零售、运输等配套产业发展,实现一二三产业增收3500多万元,推进当地产业融合发展。2023年,和顺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.2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。

  村美民富产业旺 和顺新村还在谋划更大发展

  因为西红柿,和顺新村犹如一个磁力场,把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到这里,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。

  村民们烧的是天然气,用的是自来水,家家改成水厕。村里学校、幼儿园、卫生室、便民超市(农资)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、综合文化活动及娱乐健身场所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、电商服务站等基础功能性设施完善,小微公园内,老年人聊天、打牌怡然自得。

  村民姚艳红最近也在市场里打工,做西红柿分拣,她手脚麻利、快言快语,“刚开始种西红柿时,看到有的人一栋棚收入17000元,就觉得挣大钱了。现在农忙了在温棚里挣钱,农闲了在家门口打工,只要人勤快,不愁挣不上钱。”

  这也是村民安乐勤的心里话,“我老婆每年在市场分拣西红柿能挣两万元,我种了两棚西红柿,能净赚3万元,再加上务工和其他营生,生活好得很。只要人用心踏实干,全是好日子。”

  提起现在的生活,大家七嘴八舌,“城里人有的,我们也有,甚至比城里人还好,每家都有院子。”“现在几乎每家都有小轿车、货车,村里停车都难。”

  ……

  近年来,和顺新村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先后荣获“全国美丽乡村”、全国“和美乡村百佳范例”“自治区美丽乡村创建工程示范村”“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”等诸多殊荣。

  但是,村“两委”并不满足于此,还在谋划更大的发展:下半年在每个档口装轻型地磅,方便称重;解决客户洗澡和购水问题、硬化破损路面;持续提升西红柿的市场份额和综合效益。

  目前,全村种植了西红柿、小吊瓜、草莓、葡萄、樱桃、红梅杏、李子等30多种农产品,在此基础上,正在打造和顺新村集休闲观光、绿色采摘、研学教育、农耕体验、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文旅项目。劳务产业也是和顺新村的一个支柱产业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已形成水电工、砖瓦工、抹灰工、装工、插接工、园艺绿化工等专业化特色务工队,今后将继续挖掘培养一批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公司,使和顺新村特色品牌务工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。(记者 焦小飞/文 韩胜利/图)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杨洲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